增材制造工程是什么?
技术原理
-
增材制造通过将材料逐层堆积来构建三维物体,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(如切削加工)相反。
-
首先,需要根据所需制造的物体创建三维模型,然后将模型进行切片处理,生成一系列的二维截面图像。
-
接着,增材制造设备根据这些二维截面图像,依次将材料逐层添加并固化或粘结,最终形成三维物体。
主要工艺
-
光固化立体造型:利用液态光敏树脂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固化的特性,将液态树脂逐层固化堆积成所需的三维物体。
-
选择性激光烧结:以粉末材料为原料,通过激光有选择地烧结粉末,使烧结部分固化成型,未烧结的粉末则作为支撑材料或可在后续处理中去除。
-
熔融沉积造型:将丝状的热塑性材料加热熔化后,通过喷头挤出并逐层沉积在工作台上,冷却凝固后形成三维物体。
-
电子束熔化成型:利用电子束作为能量源,在真空环境中熔化金属粉末,逐层制造出金属零件,适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金属零件。
核心优势
-
高度定制化: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,快速制造出个性化的产品,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,在医疗、珠宝、时尚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。
-
复杂结构制造能力:可以轻松制造出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,如内部有复杂空腔、通道或晶格结构的零件,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。
-
快速原型制造: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和上市时间,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,能够快速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物理原型,方便进行设计验证、功能测试和优化改进。
应用领域
-
航空航天: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、燃烧室、卫星零部件等,可减轻部件重量、提高性能和可靠性,同时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。
-
汽车工业: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、内饰件、零部件原型等,加速汽车研发过程,实现轻量化设计,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性能。
-
医疗领域:制作定制化的医疗器械,如假肢、牙套、植入物等,还可用于生物组织工程,打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和器官模型。
-
建筑行业:能够打印出建筑模型、构件甚至是整栋房屋,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,提高建筑的设计自由度和施工效率。
发展趋势
-
多材料复合打印:实现多种不同材料在同一物体中的集成打印,使制造出的产品具有更复杂的功能和性能。
-
微观尺度制造:向微观和纳米尺度发展,可用于制造微纳传感器、生物芯片、微机电系统等微小而精密的器件。
-
智能化制造:结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增材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,提高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。
-
云制造服务:通过云计算平台,将增材制造设备、设计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,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,降低使用门槛和成本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